万吨“乌金专车”安全运行25年
万吨“乌金专车”安全运行25年
万吨“乌金专车”安全运行25年“沿江靠海、因水而兴”曾是经济(jīngjì)大省率先发展(fāzhǎn)的关键优势。如今,运河正在成为(chéngwéi)新的发展焦点。近期,浙江、河南、湖南等省份密集出台政策,重大工程相继上马。今年1至4月,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(tóuzī)9503亿元,其中水路投资同比增长10.4%。
从浙江的(de)“航运浙江”到(dào)江苏的“水运江苏”,从河南的“中原出海新通道”到湖南的“湘桂运河规划”,一场围绕内河航运的战略布局(bùjú)正在经济大省间悄然展开。
内河航运(nèihéhángyùn)为何成为经济大省竞相发力的“抓手”?
飞机上俯瞰水运航道 本刊(běnkān)记者 谢玮I摄
大省(dàshěng)谋 “通江达海”
5月8日,浙江印发《关于高水平建设“航运浙江”的实施意见(yìjiàn)》,宣布要“充分发挥我省内河航运特色优势”,提出(tíchū)到2035年,“全面(quánmiàn)建成全国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先行省,内河航运发展水平跻身世界(shìjiè)先进行列”。
同一时间,与之相隔千里的河南,也推出(tuīchū)了《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修编(2025—2035年)》(下称《修编》)。其中(qízhōng)提出,以构建(gòujiàn)中部便捷出海水运通道为(wèi)战略方向,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。
而同在中部腹地的湖南(húnán),湘桂运河建设前期工作稳步推进。建设湘桂运河,被两次(liǎngcì)写入全国两会湖南团的全团建议。
这些经济大省(dàshěng),都打着什么“算盘”?
近年来,交通(jiāotōng)大省河南提出“水运复兴”,在内河航运上不断发力,希望寻求“通江(tōngjiāng)达海”的突破。
2023年9月,河南召开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(fāzhǎn)推进(tuījìn)会,提出要“举全省(quánshěng)之力办好这件大事”。会上(huìshàng),河南启动内河航运“11246”工程:计划经过3到5年努力,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,项目投资达到1000亿元,航道通航里程达2000公里以上,打造4条通江达海(dáhǎi)通道,建好6个现代化港口。
目前,河南共谋划47个(gè)内河水运项目,总投资1416亿元。
今年2月,周口成为全国(quánguó)37个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。
《修编》提出,要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大运量、低成本比较(bǐjiào)优势,有效降低物流成本,大力发展临港经济(jīngjì),加快河南交通优势再造,从“经济通道”迈向“通道经济”,为建设现代化河南提供(tígōng)支撑。
对于内陆(nèilù)省份,内河航运是打破地理桎梏的关键。
今年全国两会,湖南(húnán)代表团呼吁将(jiāng)湘桂运河纳入国家“十五五”规划。而在(zài)2023年全国两会,湖南团的全团建议中同样聚焦湘桂运河。
湘桂运河(yùnhé)建设承载着湖南突破山岭阻隔、直通珠三角水网的期望。湘桂运河建成后,将打通南北水运大通道,有效缩短长江中上游地区(dìqū)货物至北部湾水运里程约1200公里,有利于湖南中西部省份进出口东盟、澳大利亚(àodàlìyà)、欧盟(ōuméng)等地的货物运输。
江西正推进浙赣粤运河的前期工作。该工程建成后(hòu)总长度将超(chāo)过京杭大运河,实现长三角(zhǎngsānjiǎo)、珠三角与江西腹地的紧密连接。“十四五”至“十五五”期间(qījiān),江西计划实施包括浙赣粤运河在内的多项重大工程,总投资(tóuzī)超8000亿元,进一步强化江西“四面逢源”的区位优势。
浙江是水运大省,坐拥宁波舟山港和京杭运河等水运体系,兼具(jiānjù)江河(jiānghé)湖海禀赋优势。宁波舟山港吞吐量连续16年居全球第一,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居全球第三。浙江提出(tíchū),从“点、线、面”三个维度攻坚发力,构建汇通江河、畅达海港、辐射(fúshè)中原、联通万亿产业的世界级海河联运服务网络。
浙赣粤运河的(de)一头是浙江。这条连接钱塘江与赣江的运河一旦贯通,赣州稀土(xītǔ)、南昌汽车零部件等货物可通过水运直达宁波舟山港。
江苏(jiāngsū)则推进京杭运河苏南段升级工程,通航(tōngháng)船舶吨位将从1000吨级(dūnjí)提升至2000吨级,实现通航能力翻番,相当于新增一条“苏南运河”。
东莞港码头 本刊记者(jìzhě) 谢玮I摄
内河航运的 “经济账(jīngjìzhàng)”
一条条大型运河(yùnhé)相继(xiāngjì)规划建设,大型运河项目纷纷“胎动”。河南47个项目总投资1416亿元,广西平陆(pínglù)运河投资727亿元,浙赣粤(yuè)运河规划投资达3200亿元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在建及规划内河项目总投资超万亿元。
在高速公路四通八达、高铁覆盖如网的(de)当下,大规模修建(xiūjiàn)运河的意义何在?
从物流角度看,水路运输承载力更大,成本更低。有数据显示,水运吨公里平均(píngjūn)运费约为铁路的(de)1/4、公路的1/15。据测算,一艘万吨级的货船与100节火车车厢或400辆(liàng)大型卡车的载重量相当(xiāngdāng)。
“船运运输量大,整体成本比公路运输低很多。”湖北某物流企业负责人杨逍给出了直白的运费对比,“以重庆至宜昌载货(zàihuò)汽车滚装船运输为例,水路(shuǐlù)比公路每辆车平均可节约(jiéyuē)各项费用约800元”。
他分析说,选择走水路的(de)廉价运输方式(fāngshì),一是可以节省很大一笔过路、过桥费和燃油费,二是可以不用担心雨雪等极端(jíduān)天气和疲劳驾驶,三是还能减少汽车磨损。
高速公路和高铁(gāotiě)让人员和信息快速流动(liúdòng),而大宗货物运输才是内河航运的主战场。
以(yǐ)长江货运为例,长江运输了相当一部分煤炭、金属、建材等大宗产品(chǎnpǐn),以及粮食等民生保障产品。
以煤炭为例,记者(jìzhě)查阅数据发现,今年5月,典型航线如太仓—芜湖航线的煤炭平均运价(yùnjià)(yùnjià)5.8元/吨。按航程309.35公里计算,折合平均每吨公里运价约0.018元。中国运量最大的煤炭专线(zhuānxiàn)大秦铁路,平均每吨公里运价约0.105元。
水运的(de)竞争力由此可见一斑。当大量货物需要长途运输时,积少成多的运费(yùnfèi)就能带来可观的利润。
更重要的是,国家一直提倡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运输“公转铁”“公转水”,以大幅(dàfú)降低物流(wùliú)成本。各地(gèdì)规划中也纷纷将水路纳入更宏大的运输网。在这样的布局下,内河航运不再是陆运的替代或补充,而是嵌入现代(xiàndài)物流体系的基本单元。
唤醒内河航运(nèihéhángyùn) “黄金效益”
从区域经济(jīngjì)的角度来看,更能体会内河航运的“黄金效益”。
可以拿高铁(gāotiě)建设类比,过去(guòqù)一段时期,争取高铁站点落户(luòhù)曾是许多地方政府争取的头号工程。高铁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,其沿线土地价值都能因之身价倍增。内河航运(nèihéhángyùn)其实也有类似的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。
内河航运能给一个省份带来多大的(de)想象力?
如(rú)广西的平陆运河,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。平陆运河建成后,广西货物出海(chūhǎi)距离将缩短560公里以上(yǐshàng),激活北部湾经济增长极。
山东的(de)(de)小清河复航工程则是另一个案例。小清河航道全长169公里,途经济南(jǐnán)、滨州、淄博、东营(dōngyíng)、潍坊五市,在潍坊寿光汇入渤海。2024年正式复航后,小清河为济南、淄博等不靠海的城市打开了便捷的入海通道。此外,小清河还与中欧(zhōngōu)班列实现“水铁联运”,国际货物经济南铁路货运枢纽中转后,可通过小清河分拨至目的地。
内河航道的经济潜能一旦释放,将(jiāng)在产业迁移布局上化为无形推手。
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可云(zhāngkěyún)看来,六大省份的内河航运开通后,北部湾、粤港澳大湾区、长江经济带、除山西外的中部地区,甚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(jīngjìquān)等都将通过内河航运网络实现联通,方便内陆省份通过运河直接把货物运到全国各地,或者直接送到(sòngdào)入海口,实现“沿海化”,从而能够(nénggòu)承接沿海经济的发展辐射,激发更大经济活力。这不仅密切了国内市场(shìchǎng)的产业分工(fēngōng)联系,还拓展了与国际市场的经贸合作,对于推进(tuījìn)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。
“内河航运网络有利于(yǒulìyú)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(shìchǎng)两种资源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。”张可云说。
破题内河航运挑战(tiǎozhàn)仍存
不过,要想(xiǎng)激发内河航运的最大想象空间,还需要直面不少挑战。
比如地区之间在相关布局上(shàng)是否会出现冲突?大力修建运河会破坏生态环境吗?这些(zhèxiē)担忧并不多余。
在张可云看来,在规划与建设运河时,确应注意地区之间相互协调,依据人员和货物(huòwù)的流量(liúliàng)与流向合理布局,同时将生态影响降到最低。
杨逍则告诉记者,在水运方面,在干散货(注:干是指不加包装的块状、颗粒状、粉末状的货物)运输方面,还是存在运力过剩导致的无序竞争。另外,枯水期(kūshuǐqī)通航难、船闸拥堵、省际(shěngjì)协调等问题亦(yì)制约效率(xiàolǜ)。
“国家正大力推行(tuīxíng)新能源船舶的建设,尤其是‘两新’政策(zhèngcè)出台后(hòu),推动了新一轮的船舶迭代升级,越来越多的新建船舶往新能源船舶方向发展,采用新能源燃料+电池+光伏的动力形式,大大减少了污染。” 杨逍说,而且国家对内河水域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严(yán),不断有新的防污政策与法规出台,严禁(yánjìn)船舶生活污水、油污水排放。
从“经济通道”到“通道经济”,内河航运正成为(chéngwéi)经济大省竞逐的新赛道。对于中国经济而言,一张“黄金水道网”或许正是畅通国内大循环(xúnhuán)的又一关键(guānjiàn)拼图。
(应受访者要求(yāoqiú),文中杨逍为化名)


“沿江靠海、因水而兴”曾是经济(jīngjì)大省率先发展(fāzhǎn)的关键优势。如今,运河正在成为(chéngwéi)新的发展焦点。近期,浙江、河南、湖南等省份密集出台政策,重大工程相继上马。今年1至4月,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(tóuzī)9503亿元,其中水路投资同比增长10.4%。
从浙江的(de)“航运浙江”到(dào)江苏的“水运江苏”,从河南的“中原出海新通道”到湖南的“湘桂运河规划”,一场围绕内河航运的战略布局(bùjú)正在经济大省间悄然展开。
内河航运(nèihéhángyùn)为何成为经济大省竞相发力的“抓手”?
飞机上俯瞰水运航道 本刊(běnkān)记者 谢玮I摄
大省(dàshěng)谋 “通江达海”
5月8日,浙江印发《关于高水平建设“航运浙江”的实施意见(yìjiàn)》,宣布要“充分发挥我省内河航运特色优势”,提出(tíchū)到2035年,“全面(quánmiàn)建成全国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先行省,内河航运发展水平跻身世界(shìjiè)先进行列”。
同一时间,与之相隔千里的河南,也推出(tuīchū)了《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修编(2025—2035年)》(下称《修编》)。其中(qízhōng)提出,以构建(gòujiàn)中部便捷出海水运通道为(wèi)战略方向,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。
而同在中部腹地的湖南(húnán),湘桂运河建设前期工作稳步推进。建设湘桂运河,被两次(liǎngcì)写入全国两会湖南团的全团建议。
这些经济大省(dàshěng),都打着什么“算盘”?
近年来,交通(jiāotōng)大省河南提出“水运复兴”,在内河航运上不断发力,希望寻求“通江(tōngjiāng)达海”的突破。
2023年9月,河南召开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(fāzhǎn)推进(tuījìn)会,提出要“举全省(quánshěng)之力办好这件大事”。会上(huìshàng),河南启动内河航运“11246”工程:计划经过3到5年努力,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,项目投资达到1000亿元,航道通航里程达2000公里以上,打造4条通江达海(dáhǎi)通道,建好6个现代化港口。
目前,河南共谋划47个(gè)内河水运项目,总投资1416亿元。
今年2月,周口成为全国(quánguó)37个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。
《修编》提出,要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大运量、低成本比较(bǐjiào)优势,有效降低物流成本,大力发展临港经济(jīngjì),加快河南交通优势再造,从“经济通道”迈向“通道经济”,为建设现代化河南提供(tígōng)支撑。
对于内陆(nèilù)省份,内河航运是打破地理桎梏的关键。
今年全国两会,湖南(húnán)代表团呼吁将(jiāng)湘桂运河纳入国家“十五五”规划。而在(zài)2023年全国两会,湖南团的全团建议中同样聚焦湘桂运河。
湘桂运河(yùnhé)建设承载着湖南突破山岭阻隔、直通珠三角水网的期望。湘桂运河建成后,将打通南北水运大通道,有效缩短长江中上游地区(dìqū)货物至北部湾水运里程约1200公里,有利于湖南中西部省份进出口东盟、澳大利亚(àodàlìyà)、欧盟(ōuméng)等地的货物运输。
江西正推进浙赣粤运河的前期工作。该工程建成后(hòu)总长度将超(chāo)过京杭大运河,实现长三角(zhǎngsānjiǎo)、珠三角与江西腹地的紧密连接。“十四五”至“十五五”期间(qījiān),江西计划实施包括浙赣粤运河在内的多项重大工程,总投资(tóuzī)超8000亿元,进一步强化江西“四面逢源”的区位优势。
浙江是水运大省,坐拥宁波舟山港和京杭运河等水运体系,兼具(jiānjù)江河(jiānghé)湖海禀赋优势。宁波舟山港吞吐量连续16年居全球第一,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居全球第三。浙江提出(tíchū),从“点、线、面”三个维度攻坚发力,构建汇通江河、畅达海港、辐射(fúshè)中原、联通万亿产业的世界级海河联运服务网络。
浙赣粤运河的(de)一头是浙江。这条连接钱塘江与赣江的运河一旦贯通,赣州稀土(xītǔ)、南昌汽车零部件等货物可通过水运直达宁波舟山港。
江苏(jiāngsū)则推进京杭运河苏南段升级工程,通航(tōngháng)船舶吨位将从1000吨级(dūnjí)提升至2000吨级,实现通航能力翻番,相当于新增一条“苏南运河”。
东莞港码头 本刊记者(jìzhě) 谢玮I摄
内河航运的 “经济账(jīngjìzhàng)”
一条条大型运河(yùnhé)相继(xiāngjì)规划建设,大型运河项目纷纷“胎动”。河南47个项目总投资1416亿元,广西平陆(pínglù)运河投资727亿元,浙赣粤(yuè)运河规划投资达3200亿元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在建及规划内河项目总投资超万亿元。
在高速公路四通八达、高铁覆盖如网的(de)当下,大规模修建(xiūjiàn)运河的意义何在?
从物流角度看,水路运输承载力更大,成本更低。有数据显示,水运吨公里平均(píngjūn)运费约为铁路的(de)1/4、公路的1/15。据测算,一艘万吨级的货船与100节火车车厢或400辆(liàng)大型卡车的载重量相当(xiāngdāng)。
“船运运输量大,整体成本比公路运输低很多。”湖北某物流企业负责人杨逍给出了直白的运费对比,“以重庆至宜昌载货(zàihuò)汽车滚装船运输为例,水路(shuǐlù)比公路每辆车平均可节约(jiéyuē)各项费用约800元”。
他分析说,选择走水路的(de)廉价运输方式(fāngshì),一是可以节省很大一笔过路、过桥费和燃油费,二是可以不用担心雨雪等极端(jíduān)天气和疲劳驾驶,三是还能减少汽车磨损。
高速公路和高铁(gāotiě)让人员和信息快速流动(liúdòng),而大宗货物运输才是内河航运的主战场。
以(yǐ)长江货运为例,长江运输了相当一部分煤炭、金属、建材等大宗产品(chǎnpǐn),以及粮食等民生保障产品。
以煤炭为例,记者(jìzhě)查阅数据发现,今年5月,典型航线如太仓—芜湖航线的煤炭平均运价(yùnjià)(yùnjià)5.8元/吨。按航程309.35公里计算,折合平均每吨公里运价约0.018元。中国运量最大的煤炭专线(zhuānxiàn)大秦铁路,平均每吨公里运价约0.105元。
水运的(de)竞争力由此可见一斑。当大量货物需要长途运输时,积少成多的运费(yùnfèi)就能带来可观的利润。
更重要的是,国家一直提倡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运输“公转铁”“公转水”,以大幅(dàfú)降低物流(wùliú)成本。各地(gèdì)规划中也纷纷将水路纳入更宏大的运输网。在这样的布局下,内河航运不再是陆运的替代或补充,而是嵌入现代(xiàndài)物流体系的基本单元。
唤醒内河航运(nèihéhángyùn) “黄金效益”
从区域经济(jīngjì)的角度来看,更能体会内河航运的“黄金效益”。
可以拿高铁(gāotiě)建设类比,过去(guòqù)一段时期,争取高铁站点落户(luòhù)曾是许多地方政府争取的头号工程。高铁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,其沿线土地价值都能因之身价倍增。内河航运(nèihéhángyùn)其实也有类似的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。
内河航运能给一个省份带来多大的(de)想象力?
如(rú)广西的平陆运河,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。平陆运河建成后,广西货物出海(chūhǎi)距离将缩短560公里以上(yǐshàng),激活北部湾经济增长极。
山东的(de)(de)小清河复航工程则是另一个案例。小清河航道全长169公里,途经济南(jǐnán)、滨州、淄博、东营(dōngyíng)、潍坊五市,在潍坊寿光汇入渤海。2024年正式复航后,小清河为济南、淄博等不靠海的城市打开了便捷的入海通道。此外,小清河还与中欧(zhōngōu)班列实现“水铁联运”,国际货物经济南铁路货运枢纽中转后,可通过小清河分拨至目的地。
内河航道的经济潜能一旦释放,将(jiāng)在产业迁移布局上化为无形推手。
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可云(zhāngkěyún)看来,六大省份的内河航运开通后,北部湾、粤港澳大湾区、长江经济带、除山西外的中部地区,甚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(jīngjìquān)等都将通过内河航运网络实现联通,方便内陆省份通过运河直接把货物运到全国各地,或者直接送到(sòngdào)入海口,实现“沿海化”,从而能够(nénggòu)承接沿海经济的发展辐射,激发更大经济活力。这不仅密切了国内市场(shìchǎng)的产业分工(fēngōng)联系,还拓展了与国际市场的经贸合作,对于推进(tuījìn)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。
“内河航运网络有利于(yǒulìyú)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(shìchǎng)两种资源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。”张可云说。
破题内河航运挑战(tiǎozhàn)仍存
不过,要想(xiǎng)激发内河航运的最大想象空间,还需要直面不少挑战。
比如地区之间在相关布局上(shàng)是否会出现冲突?大力修建运河会破坏生态环境吗?这些(zhèxiē)担忧并不多余。
在张可云看来,在规划与建设运河时,确应注意地区之间相互协调,依据人员和货物(huòwù)的流量(liúliàng)与流向合理布局,同时将生态影响降到最低。
杨逍则告诉记者,在水运方面,在干散货(注:干是指不加包装的块状、颗粒状、粉末状的货物)运输方面,还是存在运力过剩导致的无序竞争。另外,枯水期(kūshuǐqī)通航难、船闸拥堵、省际(shěngjì)协调等问题亦(yì)制约效率(xiàolǜ)。
“国家正大力推行(tuīxíng)新能源船舶的建设,尤其是‘两新’政策(zhèngcè)出台后(hòu),推动了新一轮的船舶迭代升级,越来越多的新建船舶往新能源船舶方向发展,采用新能源燃料+电池+光伏的动力形式,大大减少了污染。” 杨逍说,而且国家对内河水域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严(yán),不断有新的防污政策与法规出台,严禁(yánjìn)船舶生活污水、油污水排放。
从“经济通道”到“通道经济”,内河航运正成为(chéngwéi)经济大省竞逐的新赛道。对于中国经济而言,一张“黄金水道网”或许正是畅通国内大循环(xúnhuán)的又一关键(guānjiàn)拼图。
(应受访者要求(yāoqiú),文中杨逍为化名)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