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10个新物种,荆楚大地首次发现!

体育正文 35 0

10个新物种,荆楚大地首次发现!

10个新物种,荆楚大地首次发现!

湖北(húběi)日报讯 (记者胡弦、通讯员李乾玺)万物共生(gòngshēng)、和美(měi)永续,5月22日,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。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,历时两年半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试点成果表明,湖北发现10个新物种,其中(qízhōng)鱼类6种、昆虫4种。 2021年8月,省(shěng)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、省林业局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(pínggū)试点。历时两年半,全省(quánshěng)完成神农架林区、丹江口市、巴东县(bādōngxiàn)、点军区、石首市、蔡甸区、黄梅县7个县市的本底调查。 据悉,调查范围覆盖14480平方公里,包含10个国家或(huò)省级自然保护区,覆盖长江(chángjiāng)干流里程211公里,占全省长江干流总里程的近1/5,累计300余人参与调查。此次试点(shìdiǎn)调查基本摸清(mōqīng)了所调查区域生态系统状况,包括物种种类(zhǒnglèi)组成、分布状况、受威胁情况以及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现状。 巴东发现的鱼类新种(xīnzhǒng)——短须山鳅 寡枝薄鳅、短须山鳅等6种鱼类新种分别(fēnbié)在神农架、巴东、宜昌境内发现。“6种鱼类新种以溪流性鱼类为主,且其中多数(duōshù)鱼类在神农架林区境内有(yǒu)分布。”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处长陈再达介绍,这充分说明神农架地区始终保留(bǎoliú)着较完整、较原始的(de)溪流性鱼类物种(wùzhǒng)组成结构。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研究员张鹗认为,其中短须山鳅等4种鱼类均为清洁水体指示物种,充分说明神农架生态环境优良。 4个昆虫新种分别为(wèi)中华细腰长朽木(xiǔmù)(xiǔmù)甲、奇特方瓢虫、凹缘花甲、神农污波纹蛾,均在神农架林区(shénnóngjiàlínqū)被发现(fāxiàn)。在潮水河保护站,调查人员发现了中华细腰长朽木甲。“本次发现意义十分重大,填补了中国大陆细腰长朽木甲属(jiǎshǔ)的空白。”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吴刚认为,中华细腰长朽木甲独特的地理分布格局对大陆长朽木甲属的进化、迁移、扩散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与启发。 神农架发现的昆虫新种——中华细腰(xìyāo)长朽木甲 同时,湖北(húběi)还发现了(le)新记录(jìlù)物种67种,包括维管束植物11种、昆虫(kūnchóng)18种、大型真菌38种。此次试点调查汇总形成了试点县域常见物种图谱、生物多样性名录,并发布《湖北省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物种名录》和《湖北省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(第一批)》。 随着(suízhe)生态环境(shēngtàihuánjìng)持续改善,湖北生物多样性“家底”也越来越丰厚,旗舰物种种群(zhǒngqún)、数量和分布范围(fànwéi)进一步扩大。截至2024年,神农架金丝猴数量达1618只,比2019年增长约10%,栖息地面积401平方公里,增长13%。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数量由当初引入的64头(tóu),增加到2024年的3800多头,其中保护区内2400余头,野外自然扩散(kuòsàn)1400余头。 “微笑天使”长江江豚(jiāngtún)处于恢复性增长期,湖北江段种群数量达到194头(tóu)。分布于宜昌长阳的中国小鲵,2015年野外种群成(chéng)体数量约388只,目前已成功繁育超2000只,并放归自然。朱鹮,2018年首次从河南董寨(dǒngzhài)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迁徙到大悟,最初只有两三只,目前大悟境内(jìngnèi)已有40多只。 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(diàochá)评估试点结束后,湖北将(jiāng)持续推进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工作。目前(mùqián),全省已有33个县域启动或完成了本底调查。 湖北日报客户端,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,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(zhèngcè)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(zīxùn)、实用(shíyòng)的便民信息,还推出了掌上读报、报料、学习、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。
10个新物种,荆楚大地首次发现!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